1、准备阶段:
图纸分析:仔细研究零件的图纸,了解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材料等信息。
工艺设计:根据图纸分析结果,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包括选择加工方法(如铣削、车削、钻孔等)、确定加工顺序、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等。
程序编写:按照制定的加工工艺,使用数控编程语言(如 G 代码、M 代码等)编写加工程序,对于复杂的零件或特殊的加工要求,可能需要使用专业的编程软件进行辅助编程。
模拟仿真:在正式加工前,对编写好的程序进行模拟仿真,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避免在实际加工中出现错误导致工件报废或设备损坏。
2、加工阶段:
机床准备:将数控机床开机,进行回参考点操作,使机床建立准确的坐标系,然后安装好夹具和工件,确保工件的定位准确可靠。
刀具准备:根据加工程序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刀具,并进行刀具的安装和对刀操作,使刀具的初始位置与程序中设定的位置一致。
程序输入:将编写好的加工程序输入到数控机床的系统中,或者通过外部存储设备(如 U 盘、网络等)将程序导入机床。
加工执行:启动数控机床,开始按照加工程序进行自动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机床的运行状态,如刀具的磨损情况、切削液的流量、工件的加工进度等,及时调整切削参数或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3、检验阶段:
尺寸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三坐标测量机等)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尺寸测量,检查零件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表面质量检查:观察零件的表面质量,检查是否存在划痕、毛刺、变形等问题。
功能测试:对于一些有特殊功能的零件,需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零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4、后续处理:
清理现场:加工完成后,清理机床和工作现场,保持环境整洁。
记录保存:对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加工时间、切削参数、检验结果等)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后续的质量追溯和工艺改进。
零件入库或交付:将合格的零件进行标识、包装,并办理入库手续或交付给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