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系统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系统离线编程与仿真。
课程代码:各院校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学校为 1520292,有的为 ZH030103 等。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一般为 72 学时或 80 学时(包含实践学时)。
学分:4 或 4.5 分。
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2、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专业核心岗位能力的重要支撑,本课程以 ABBRobotStudio 为例,介绍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技术,以适应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岗位对现场操作前仿真验证的需求为目标。
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的基础知识、机器人虚拟仿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机器人工作站构建、RobotStudio 中的建模功能、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Smart 组件的应用、带轨道或变位机的机器人系统应用;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基本应用、工业机器人编程等方法和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使用 RobotStudio 仿真软件以及针对不同的机器人应用设计机器人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机器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3、:
理论知识: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包括机器人本体机构与传感器技术等。
-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建模,如三维工作站平台的搭建。
-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包括离线编程的概念、流程、软件工具的使用等。
- 工业机器人系统仿真技术,包括仿真软件的操作、仿真场景的搭建、仿真结果的分析等。
实践技能:
- 机器人工作站的构建与调试,包括硬件设备的安装、连接和配置。
- 离线编程实际操作,使用离线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编写、路径规划、运动仿真等。
- 机器人系统的仿真验证,通过仿真软件对编写的程序和构建的系统进行验证和优化。
- 项目案例实践,结合实际的工业应用场景,完成综合性的项目任务,如机器人切割、搬运、码垛、上下料等工作站的离线编程与仿真。
4、教学方法与手段:
-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 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5、考核评价方式:
- 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终结性考核一般为期末考试或项目答辩。
- 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实践项目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6、教材与教学资源:
- 选用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教材内容应涵盖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配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教程、案例库、仿真软件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7、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期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建模》等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撑。
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应用》等课程在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工业机器人系统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能力,为学生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同的职业院校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该课程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