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技术研发期和产业化期,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萌芽期
时间范围:1972年—1985年
特点:这一阶段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起步阶段,主要进行基础研究和样机开发,由于当时国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器人造助学、机构学等方面。
2、技术研发期
时间范围:1985年—2000年
特点: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3、产业化期
时间范围:2000年至今
特点: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进入了初步产业化阶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突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条主线,着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快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大力倡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国内一大批企业或自主研制或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入工业机器人研制和生产行列,我国已生产出部分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部分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部分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设计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等技术,某些关键技术甚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期的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期的技术攻关,再到产业化期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