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一、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1958年-1970年)
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第一个专利是由乔治·德沃尔在1958年申请的,名为“可编程的操作装置”,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对此专利非常感兴趣,并与德沃尔合作于1959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命名为“尤尼梅特”(Unimate),并在通用汽车的生产车间里开始使用,这一时期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等领域。
二、技术快速进步与商业化规模运用阶段(1970年—1984年)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工业机器人开始具备一定的感知功能和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作业对象的状况改变作业内容,这一时期,工业机器人的商业应用迅猛发展,形成了所谓的“四大家族”——库卡、ABB、安川和FANUC公司,它们分别从1974年开始布局全球专利。
智能机器人阶段(1985年至今)
进入1985年后,工业机器人进入了智能机器人阶段,这些机器人配备了多种传感器,能够将传感器得到的信息进行融合,有效适应变化的环境,因此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治功能,美国、日本等国也开始了智能军用机器人的研究,并在2000年后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的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样机研发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工业发达国家的普及,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入了样机开发阶段。
3、示范应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研制出多种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并实施了多项机器人应用工程。
4、初步产业化阶段(21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企业或自主研制或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入工业机器人研制和生产行列,工业机器人进入初步产业化阶段。
回顾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从最初的简单机械装置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技术革新和应用拓展,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