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范管理:根据行业发展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征求意见:为落实相关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了对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及管理实施办法的意见,以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3、创新发展: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性产品等重点任务。
4、产业规模提升: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部分领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
5、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包括下一代智能终端、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标志性产品,突破前沿关键核心技术。
6、产业主体壮大:培育高水平企业梯队,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7、政策支持: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
8、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强化应用牵引,加快技术攻关突破和成果应用。
9、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化创新平台网络,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
10、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钢铁、有色、轻工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促进开源体系建设。
11、新兴产业培育: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和卫星互联网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
12、信息通信业发展:统筹“建、用、研”各项工作,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设施,加强6G预研。
13、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领域碳减排,严控新增产能,开展工业数字化碳管理试点,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这些指导意见旨在通过规范管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措施,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