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发言,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密度已经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普及程度显著提升,且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近3年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 截至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到43万套,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和消费市场的地位。
2、技术创新与突破:
- 我国在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特别是在多元信息融合感知、人机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方面,这些技术的突破为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高效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 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也日益完善,整机性能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3、应用领域拓展:
-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从传统的汽车制造业逐步向电子、化工、冶金、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延伸,这种广泛的应用场景拓展进一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扩大。
- 服务机器人也在家庭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特种机器人在空海探索、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4、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
-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方案等,为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机器人伦理研究和监管治理等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影响力。
5、国产化进程加速:
- 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国产化加速,整体市场的国产化趋势明显,国产品牌在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并在多关节、SCARA机器人领域逐步提升市场份额。
6、未来发展趋势:
- 预计到2027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约650台/万人,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 工业机器人本体将向轻量化、大负载、复合功能方向发展;联网协同、数字孪生、AI等技术将进一步与机器人融合,推动其智能化深入发展。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应用领域拓展、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明确,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