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分析与规划:
-
系统配置与准备
- 安装机器人及其相关的硬件设备,如控制器、示教器、电源模块、电机、减速器等,并确保连接正确可靠。
- 连接机器人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输送带、工作台等,根据需要进行信号线和电源线的连接。
- 对机器人进行初始设置,包括坐标系设定、工具坐标系设定、工件坐标系设定等,这些坐标系的设定对于机器人准确定位和运动至关重要。
-
手动示教与程序编写
- 使用示教器或离线编程软件,手动引导机器人运动到各个目标位置,记录下这些位置的坐标信息和关节角度信息,在示教过程中,需要注意机器人的运动姿态和路径是否满足工作要求,避免出现碰撞和干涉等问题。
- 根据示教得到的点位信息和工作流程,编写机器人的运行程序,编程语言可以是机器人厂商提供的专用编程语言,如ABB的RAPID语言、库卡的KRL语言等;也可以是通用的编程语言,如Python、C++等,但需要配合相应的机器人开发包使用。
- 在程序中设置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加减速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机器人的运动平稳、快速且符合工作要求,还需要添加必要的逻辑控制语句,如顺序执行、条件判断、循环控制等,以实现复杂的工作逻辑。
-
程序调试与优化
- 下载编写好的程序到机器人控制器中,并进行初步的试运行,观察机器人的运动情况,检查是否按照预定的轨迹和逻辑执行任务,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超程、碰撞、抖动等。
- 如果发现问题,通过调整程序中的参数、修改运动轨迹、增加暂停点等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直到机器人能够稳定、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
- 在调试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机器人的仿真功能,对程序进行虚拟运行和验证,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在实际设备上的调试时间。
-
安全检查与验证
- 在进行正式生产之前,必须对机器人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保机器人具备急停按钮、安全围栏、光幕等安全装置,并且这些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 验证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多次运行相同的任务,测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到位精度和重复性误差来进行评估,如果精度不满足要求,需要进一步调整机器人的参数或进行校准。
-
生产运行与监控
- 当机器人调试完成后,将其投入正式生产运行,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包括工作进度、故障报警、性能指标等信息。
- 根据生产需求和实际情况,对机器人的程序和参数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定期对机器人进行维护保养,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确保机器人的长期稳定运行。
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涵盖了从需求分析到生产运行监控的每一个环节,通过遵循这一流程,可以确保机器人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