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理论知识
-
专业核心知识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结构组成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机器人学原理:涵盖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以及机器人的建模、仿真等,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的运动规律和控制原理。
- 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控制系统设计,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等,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执行各种任务。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学习各类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如视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以及如何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和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实现感知和测量。
- 液压与气动技术: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应用,在工业机器人中,常用于驱动机器人的关节运动、抓取工件等操作。
-
编程与操作知识
-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教授学生如何在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现场进行编程,包括示教编程和离线编程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机器人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
-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编程和模拟,提高编程效率和准确性,减少机器人停机时间。
- 可编程控制器(PLC):学习PLC的原理、编程和应用,PLC常用于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实现对机器人的动作控制和逻辑处理。
-
应用与实践知识
-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将机器人学原理、控制技术等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任务需求,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业机器人,并进行编程和调试。
- 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通过实际操作工业机器人设备,掌握机器人的操作技能、维护保养方法,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技巧。
- 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工艺流程和控制系统,学习如何将工业机器人与其他自动化设备集成,构建自动化生产线,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核心知识、熟练的编程与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应用与实践能力,以满足工业机器人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