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事件,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
-
早期概念与原型
-
诞生与初步发展
- 1956年第一家机器人公司成立:乔治·德沃尔和约瑟夫·英格伯格创立了世界第一家机器人公司尤尼梅申(Unimation),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发展。
-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乔治·德沃尔和约瑟夫·英格伯格开发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重达2吨,采用液压致动和关节坐标编程,精确度较高,可完成简单的搬运和装配工作,开启了工业机器人实用化的时代。
-
技术突破与应用拓展
- 1978年通用汽车使用机器人:PUMA 560机器人被应用于通用汽车的装配线,这是工业机器人首次大规模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也证明了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巨大价值,此后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 1980年代多关节机器人出现:随着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逐渐采用多关节结构,具有更高的柔性和精度,能够完成更复杂、多样化的任务,为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基础。
- 1990年代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智能化: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的发展使工业机器人更加智能化,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决策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生产环境和任务需求。
-
新世纪的发展
- 2000年代协作机器人兴起:传统工业机器人通常需要在防护围栏内工作,而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类在同一空间内协同作业,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和人机协作的效率,广泛应用于电子、食品等行业的小件组装等工作场景。
- 2010年代机器学习引入:机器学习算法被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使机器人具备了更强的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任务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工作参数和动作轨迹。
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展示了技术进步如何不断推动工业自动化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