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工程基础: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机械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为理解智能制造中的智能装备机械部分打下基础。
-
电气控制与自动化:涉及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使学生了解电气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实现对智能设备的精确控制。
-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智能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如智能生产调度、设备故障诊断等。
-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涵盖智能制造系统导论、智能工厂集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生产线数字化仿真技术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各种智能设备、技术和系统进行有机集成,构建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
-
工业工程与管理:学习工业工程概论、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能够从系统的角度优化智能制造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以及企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
通识类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和素养。
-
学科基础课程:除上述机械工程、电气控制、信息技术等基础课程外,还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等,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
-
专业核心课程:有智能制造基础、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智能感知与检测技术、智能机器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技术、智能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工厂规划与设计等,这些课程直接聚焦于智能制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方向的特色,可能包括增材制造技术、智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业互联网安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
实践教学课程:已提到过的实践课程,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以及企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现代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需求,其课程设置涵盖了多个领域,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智能制造所需的各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