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
- 学习机械制图、CAD绘图等基础技能,能够读懂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结构安装图和电气原理图。
- 掌握机械设计基础,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分析和制造过程,为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和维护打下基础。
- 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理解其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如力的放大和运动的控制等。
2、电气控制与自动化方面:
- 深入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包括电路分析、电机与拖动等内容,这是理解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
- 掌握电气控制技术、PLC编程技术,能根据生产线的工序要求,编制、调整机器人工作站控制程序。
- 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外部环境。
3、机器人专业知识:
- 学习机器人学原理,包括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路径规划与控制策略等,为研发和应用工业机器人提供理论支持。
- 掌握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和离线编程技术,能够完成机器人的硬件连接、程序模块编制、操控运行等操作。
- 了解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能根据应用方案要求,安装调试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
4、实践操作与实习实训:
- 在校内进行钳工、电工电子、电气CAD、组态软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离线编程、工作站系统集成等实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在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或应用企业进行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
核心课程
1、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电路分析、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技术等内容,是理解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
2、工程制图: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等工程图纸的能力,对于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和理解至关重要。
3、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结构、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4、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编程的基础语言,在工业机器人编程中也有重要应用,学生通过学习C语言,能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奠定基础。
5、电气控制技术:主要研究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包括继电接触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便对工业机器人的电气系统进行控制和故障排除。
6、运动控制技术:关注如何精确地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加速度控制等,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了解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控制算法和技术,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准确控制。
7、液压与气动技术:介绍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原理、组成、特点和应用,以及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学生需要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能够设计和分析简单的液压与气压系统,并了解其与机器人其他部分的集成方法。
8、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教授学生如何在工业机器人现场进行编程操作,包括手动示教编程和基于编程语言的编程方法,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专业的编程软件和工具,对机器人进行动作规划、程序编写和调试,使机器人能够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
9、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重点讲解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技术,PLC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学生需要掌握PLC的编程语言和指令系统,能够运用PLC实现对机器人的各种控制功能。
10、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主要研究如何将各个部件和设备集成到一个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中,包括机器人本体、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学生需要了解工作站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步骤,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设计和搭建出符合要求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胜任各种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