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工业机器人品牌
1、国际品牌:
发那科(FANUC):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产品以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著称,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其技术实力雄厚,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在全球建立了广泛的服务网点。
库卡(KUKA):德国品牌,专注于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其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和物流行业,库卡的机器人在汽车焊接、装配等工艺中表现出色,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适应复杂的生产环境和任务需求。
安川电机(Yaskawa):日本的知名机器人品牌,产品以灵活性和稳定性闻名,适用于多种工业场景,安川电机在运动控制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机器人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满足不同行业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要求。
ABB:瑞士品牌,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导者,产品涵盖焊接、搬运等多个领域,ABB的机器人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高度的自动化性能,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灵活的生产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爱普生(EPSON):日本品牌,专注于小型化和高精度机器人,适用于电子和医疗行业,爱普生的机器人在精密组装、点胶等细分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电子行业对微小零部件组装和医疗行业对高精度操作的需求。
史陶比尔(Staubli):瑞士品牌,以高精度和模块化设计著称,适合精密制造领域,史陶比尔的机器人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对精度和质量要求极高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产品的重复定位精度和路径精度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川崎(Kawasaki):日本品牌,产品以灵活性和高负载能力见长,广泛应用于重工业。
那智不二越(NACHI):日本的百年企业,号称机器人行业的“成本杀手”,产品精度虽稍逊于主流品牌,但性价比高。
柯马(COMAU):意大利品牌,专注于汽车制造领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多类型工业机器人。
爱普生(EPSON):日本品牌,主要从事数码影像、精密制造和机器人等关联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大型跨国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打印机、扫描仪、投影机、手表、电子元器件、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等。
2、国内品牌:
新松(SIASUN):中国本土品牌,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研发,产品在焊接、装配等领域表现突出,新松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产品涵盖了从家用到工业级不同需求的机器人,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埃斯顿(Estun):国内运动控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企业,产品在焊接、搬运、喷涂等领域应用广泛,埃斯顿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高性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
埃夫特(EFORT):国产机器人产业的佼佼者,产品线丰富,技术实力雄厚,埃夫特的机器人在性能和功能上不断提升,逐渐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汇川技术(INOVANCE):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者,提供多种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汇川技术凭借其在电机驱动与控制、电力电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华中数控(HNC):专注于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产品在多个工业领域有应用,华中数控的机器人具有自主可控的特点,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配天(P-TECH):京城机电(北京国资)旗下品牌,聚焦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行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其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定制化服务能力,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翼菲(YuMi):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与制造、控制系统开发等,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轻工业全品类工业机器人提供商,翼菲的机器人产品适应不同规模的生产需求,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评估标准
1、技术参数方面:
自由度:指机器人能够独立运动的关节数量,自由度越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越强,能够完成更复杂的动作和任务,焊接机器人通常需要6个自由度来保证焊枪能够到达焊缝的任何位置和姿态;而码垛机器人可能只需要4个自由度即可完成堆垛作业。
负载能力:是指机器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这对于选择适用于特定工作任务的机器人至关重要,在搬运重型零部件的场合,需要选择负载能力较大的机器人;而在进行精细装配工作时,负载能力较小的机器人则更为合适。
工作范围:包括机器人的水平行程、垂直行程和可达半径等,它决定了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大小和活动范围,一些大型的机械加工机器人需要较大的工作范围来覆盖整个加工区域;而对于一些小型的电子元件装配机器人,工作范围相对较小。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衡量机器人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较高的速度和加速度可以使机器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在包装生产线上,快速的机器人抓取和放置物品可以提高包装速度。
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精度是指机器人实际运动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重复定位精度则是指机器人在同一位置多次定位时的位置偏差程度,对于需要高精度操作的任务,如电子芯片贴装、精密机械加工等,机器人需要具备较高的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分辨率:分为编码器分辨率和系统分辨率,编码器分辨率越高,机器人能够感知到的最小位移越小,运动控制越精确;系统分辨率则影响着机器人的整体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2、性能稳定性方面:
可靠性:可靠性是衡量机器人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故障的能力,高可靠性的机器人可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连续生产的汽车制造流水线上,机器人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工。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是指机器人在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MTBF越长,说明机器人的可靠性越高,优质的工业机器人MTBF可以达到数万小时甚至更高。
可维护性:可维护性好的机器人易于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这包括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合理,易于拆卸和组装;零部件通用性强,便于更换;还应具备完善的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原因。
3、智能化程度方面:
编程方式:简单易学的编程方式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技术门槛,提高编程效率,目前常见的编程方式有示教编程、离线编程和在线编程等,示教编程操作简单直观,但对于复杂任务编程效率较低;离线编程可以在不占用机器人工作时间的情况下进行编程和仿真验证;在线编程则能够实时修改程序,更加灵活。
视觉识别能力:视觉识别系统可以让机器人通过摄像头等设备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定位和抓取等操作,具有较强视觉识别能力的机器人可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在物流分拣中,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形状、颜色的包裹。
力觉反馈:力觉反馈功能可以使机器人在与外界接触时感知到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控制力度,实现精细化的操作,在精密装配过程中,机器人可以通过力觉反馈调整手部的力度,避免对零部件造成损坏。
自适应能力:自适应能力强的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自动调整自身的参数和行为模式,当遇到工件尺寸略有变化或外部环境干扰时,自适应机器人可以自动调整抓取力度和运动轨迹,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4、成本效益方面:
采购价格:采购价格是购买机器人的直接成本,不同品牌、型号和功能的机器人价格差异较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预算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器人,进口品牌的高端机器人价格相对较高,而国产机器人在性价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运营成本:包括能源消耗、维护保养费用、备件更换成本等,能源消耗低、维护保养简单、备件供应充足的机器人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一些节能型的机器人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电费支出;而易于维护和更换备件的机器人可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费用。
投资回报期:投资回报期是指企业购买机器人后,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所获得的收益与投资成本相等所需的时间,较短的投资回报期意味着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