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理论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掌握电路原理、电机与低压电器、可编程控制器等基础知识,为理解和操作工业机器人的电气控制系统打下基础。
工程制图:能够读懂和绘制工程图纸,这对于理解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编程语言的基础,有助于后续学习机器人编程和算法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分析和制造方法,为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提供支持。
2、核心专业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电气控制技术:学习电气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方法,包括PLC编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行。
运动控制技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控制方法,实现机器人的精确运动控制。
液压与气动技术:了解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原理和应用,这些系统在工业机器人中常用于力的传递和控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教授如何在现场环境中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编程,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学习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用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掌握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组态和通信技术,提高系统集成能力。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学习如何将机器人与其他设备集成到一个完整的工作站中,实现自动化生产。
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了解机器人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3、实践操作技能:
- 钳工、电工电子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 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离线编程实训,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工作站系统应用综合实训,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就业方向
1、机器人制造厂商:从事机器人本体的研发、组装、测试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2、机器人系统集成商:负责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和集成工作,包括方案制定、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等。
3、机器人应用企业:在制造业、物流、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企业中,负责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开发、编程调试、维护保养等工作。
4、科研与教育机构:参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项目,推动技术的发展;或在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