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旨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扶持措施:
1、国家层面的扶持措施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了产业发展的蓝图,设定了规模、技术创新等目标。
加强技术研发支持:通过863计划等对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给予扶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支持创新企业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联合重组、合资合作、跨界融合,同时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利用工业转型升级、中央基建投资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如银行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融资等。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同时开拓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机器人领域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地方层面的扶持措施
制定具体发展目标:各省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如江苏省计划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1万台等。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园区发展机器人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
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多地出台“机器换人”计划,鼓励企业采用机器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东莞市每年设不低于2亿元的普惠性“机器换人”专项资金。
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培育本地化机器人龙头企业、建设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以提升区域竞争力。
使用诱导性政策手段:如金融贷款、减税、补贴等,以完成政策目标,如东莞市和佛山市对购置机器人企业发放费用补贴等。
企业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动态,积极申请相关的财政资金、税收优惠和金融服务等支持措施,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充分利用这些扶持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