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摇篮期(1967年-1970年):日本川崎重工从美国Unimation公司引进机器人及其技术,并于一年后研制出第一台日本产“Unimate”型工业机器人,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匮乏问题逐渐显现,机器人的出现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
2、快速发展期(1970年-1980年):石油危机的爆发促使日本将注意力转向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法律保障,在此期间,工业机器人产量迅速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3、波动发展期(1990年-2015年):日本国内机器人市场趋于饱和,泡沫经济破灭后,厂商开始建设海外工厂以发展出口,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对机器人的需求迅速增长,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机器人出口大国,但受传统制造业优势减弱及金融危机影响,2006-2009年日本工业机器人总产值下滑,在工业机器人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基础上,服务机器人的研发进一步增多。
4、转型发展期(2015年至今):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机器人逐步向智能化的2.0时代迈进,日本政府意识到危机,于2015年颁布《机器人新战略》,提出推进机器人革命,充分把握互联网技术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
1、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强:日本拥有众多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和研究机构,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果。
3、应用领域广泛:日本工业机器人不仅应用于传统的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还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食品制造、医药制造等多个领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领域也成为日本机器人的重要应用方向。
4、产业生态完善:日本已经形成了包括机器人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科研机构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各环节之间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经多个阶段,且具有政策扶持、技术创新等诸多特点,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持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