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品牌
发那科(FANUC):始创于 1956 年的日本企业,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其产品系列多达 240 种,广泛应用于装配、搬运、焊接、铸造、喷涂、码垛等生产环节。
库卡(KUKA):1898 年创立于德国,2017 年被美的集团收购,作为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全球供应商,向客户提供从机器人、工作单元到全自动系统及其联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市场领域遍及汽车、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消费品、电子商务 / 零售和医疗保健等行业。
ABB:由两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性企业阿西亚和布朗勃法瑞在 1988 年合并而成,是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其业务涉及电气、过程自动化、运动控制、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四大领域,在中国建立了数十家公司,服务于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用户。
安川电机(Yaskawa):1915 年始创于日本,是全球知名的运动控制领域的专业生产厂商,主要产品涵盖变频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机器人、各类系统工程设备、附件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动控制、驱动控制、机器人等领域拥有多项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爱普生(EPSON):1942 年始创于日本,是一家跨国电子和精密仪器制造商,在数码影像、精密制造和机器人等领域提供高效、可靠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其工业机器人产品线丰富,包括 SCARA 机器人、6 轴和线性模块在内的完整产品阵容。
新松(SIASUN):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标准起草单位,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在国内市场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填补了国内空白。
2、国内品牌
埃斯顿(Estun):成立于 1993 年,是国内基于自主化运动控制及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提供全球领先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完整解决方案,主营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数字化三大业务,并构建了智能制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汇川技术(Inovance):创建于 2003 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定位服务于高端设备制造商,产品包括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一体化专机、高性能电机、编码器、工业机器人、精密机械、电驱 & 电源总成系统、牵引系统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埃夫特(EFORT):前身为芜湖奇瑞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次更名和并购后于 2020 年在科创板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芜湖国资委,埃夫特已成功构建了从机器人核心部件到完整机器人,再到高端系统集成服务的全产业链协同进步的模式。
选择工业机器人合作伙伴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1、明确自身需求:
应用场景:确定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如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等,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例如汽车制造中的焊接工作,对机器人的精度和焊接速度有较高要求;而物流搬运场景则更注重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和灵活性。
生产规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来选择合适负载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机器人,大规模生产可能需要大型、高速的机器人以提高生产效率;小规模生产或柔性生产线则可能更适合小型、灵活的机器人。
精度要求:对于一些高精度的加工任务,如电子芯片制造、精密仪器装配等,需要选择精度高、重复定位精度好的机器人;而对于一些对精度要求不高的任务,如物料搬运、包装等,可以选择精度适中的机器人。
预算限制:制定合理的预算,包括机器人的采购成本、安装调试费用、培训费用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等,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机器人价格差异较大,要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2、评估供应商实力:
产品质量:了解供应商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以及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查看供应商的产品认证情况、客户评价以及行业内的口碑等,优质的产品能够保证机器人在长期运行中稳定可靠,减少故障和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能力:考察供应商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是否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供应商能够提供更先进、更高效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行业经验:选择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供应商,他们通常更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和特点,能够提供更贴合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查看供应商的客户案例、合作项目等方式来了解其在相关行业的经验积累。
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是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因素之一,确保供应商能够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培训服务以及快速的备件供应,当机器人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响应并解决问题,减少停机时间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3、考虑兼容性和扩展性:
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如果企业已经有一套生产设备或自动化系统,需要确保所选的机器人能够与现有的系统兼容,实现无缝集成,这可以减少系统改造的成本和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未来的扩展性: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选择具有一定扩展性的机器人系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生产工艺的改进,机器人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升级和扩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4、进行测试和验证:
样机测试:在最终确定合作伙伴之前,要求供应商提供样机进行测试,通过实际操作和运行,评估机器人的性能、功能、操作便捷性等方面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可以模拟实际的生产场景,对机器人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参考其他用户的评价:联系供应商的其他客户,了解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和使用体验,这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供应商的实际情况,避免一些潜在的问题。
选择工业机器人合作伙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通过谨慎评估和选择,企业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