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基础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掌握电路原理、电机与电器等知识,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为后续学习机器人的电气控制部分打下基础。
工程制图:学习机械制图的标准和方法,能够准确地绘制和识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以及电气原理图等,这是进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和系统集成的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是一种常用的编程语言,在工业机器人编程中应用广泛,学生需要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和函数等,以便进行机器人的控制程序开发。
机械设计基础: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材料选择,掌握机械传动、轴系设计等知识,对于理解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运动原理至关重要。
自动控制原理: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反馈控制、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为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提供理论支持。
2、专业核心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是机器人控制的核心部件之一,学生需要学习PLC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技巧,能够使用PLC实现对机器人的动作控制和逻辑运算。
运动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以及运动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速度控制和加速度控制等方法。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教授机器人的现场示教编程方法,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机器人示教器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和编程,使其能够完成各种任务。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学习使用专业的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机器人的程序编写、模拟和调试,提高编程效率和准确性。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组成和结构,学习如何将机器人与其他设备进行集成,构建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机器人的选型、安装、调试以及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和协同工作等内容。
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能够对机器人出现的故障进行快速分析和排除,保障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3、专业拓展课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是机器人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方法,以及如何对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液压与气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工业机器人中常用的动力传输方式,这门课程主要教授液压与气压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以及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应用。
微机原理与应用:重点讲解微处理器的基本原理、构造和编程技术,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微处理器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这对于深入理解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课程:
1、“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作为专业入门课程,它为学生搭建了对工业机器人的初步认知框架,是后续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2、“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在机器人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和技术,能够实现对机器人动作的精确控制,是机器人编程和控制的核心技能之一。
3、“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和“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这两门课程是工业机器人编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编程能够让学生直接在机器人本体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编程,更直观地理解机器人的运动和控制;离线编程则可以提高编程效率和质量,适用于复杂的任务和大规模的生产。
4、“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随着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集成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构建高效的机器人工作站,满足不同生产场景的要求。
工业机器人专业学习内容广泛,涉及多学科领域,上述课程都非常重要,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