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理论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是学习工业机器人的基础,有助于理解机器人的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原理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就业中,无论是机器人的安装调试,还是日常维护、故障排查,都需要具备扎实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工程制图:主要教授机械制图和电气制图的原理、标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这对于从事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装配等工作至关重要,能够准确地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图纸,也为后续的技术交流和协作提供了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涵盖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传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部件的选型与计算,在就业时,对于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优化以及与其他设备的连接配合等方面,该课程的知识不可或缺。
机器人机械系统:专门针对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进行深入讲解,包括机器人的机身、手臂、关节、末端执行器等的设计、制造和维护,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机器人的机械原理和运动学特性,为从事机器人的机械研发、调试和维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机器人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的精确控制是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从事机器人的控制编程、系统集成和优化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专业核心课程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PLC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设备之一,通过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和应用技巧,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利用PLC实现对机器人的动作控制、逻辑运算和过程监控等功能,在工业生产线上,许多机器人都采用PLC进行控制,因此熟练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能够增加就业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教授学生如何在工业机器人现场进行编程操作,包括示教编程和离线编程两种方法,示教编程是通过手动引导机器人运动,记录其运动轨迹和关节位置信息来生成程序;离线编程则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编程,提高编程效率和精度,这两种编程方法在实际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掌握它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离线编程越来越受到重视,该课程主要学习使用专业的机器人编程软件,如ABB的RobotStudio、发那科的Roboguide等,进行机器人的程序编写、仿真验证和优化,离线编程不仅可以提高编程效率,还可以减少机器人的停机时间,对于大型复杂的生产线尤为重要。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涵盖了机器人的应用案例分析、编程实践和系统调试等内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工业机器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掌握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和调试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视觉与传感技术:随着机器视觉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这门课程主要学习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等知识,使学生能够为机器人配备视觉系统和各种传感器,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拓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3、实践操作课程
电工电子实训:通过实际的电路搭建、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等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熟悉常用电气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为后续的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学习和维护打下基础。
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实训:让学生亲自操作工业机器人进行示教编程,掌握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程序编写方法,了解机器人的操作界面和指令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编程能力。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实训: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任务要求,设计和搭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包括机器人的选型、安装调试、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连接以及系统的集成和测试等,通过该实训,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应用企业或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熟悉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一线的应用情况,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可以与企业建立联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这些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