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1、定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属于自动化类专业,学制三年,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传感、机器视觉、数字孪生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装调、运维、集成、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设计仿真、运行维护、安装调试、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课程体系:包括《机器人机械系统》《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视觉与传感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等,还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
3、发展前景: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机器人行业的前景广阔,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门路和多元化的就业岗位。
就业岗位
1、研发类岗位:
机器人算法工程师:负责开发和优化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目标识别等算法,使机器人能够更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
机器人软件工程师:主要进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开发、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以及相关软件的编程工作,确保机器人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用户体验。
机器人硬件工程师:专注于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硬件选型与组装,为机器人的可靠运行提供硬件支持。
2、操作与维护类岗位:
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负责在生产环境中对机器人进行日常的操作、监控和简单的调整,确保机器人按照预定程序正常工作。
工业机器人维修技师:当机器人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诊断问题并进行修复,保障生产的连续性。
设备维护工程师:定期对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预防故障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编程与调试类岗位:
工业机器人编程工程师:根据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工艺要求,使用专业的编程语言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编程,使其实现各种复杂的动作和功能。
调试工程师:对编程后的机器人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其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同时对整个机器人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4、系统集成与应用类岗位: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程师:将不同的机器人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集成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实现系统的协同工作和自动化生产,需要具备全面的技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机器人应用工程师:深入了解客户的生产需求和工艺流程,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于特定的生产场景中,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专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从研发、操作与维护、编程与调试到系统集成与应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职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