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时面临的难点与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如下:
技术难点与问题
1、运动精确性问题:
问题描述:机器人操作的精确性比不上人工操作,从技术上看就是如何实现工业机器人运动学精确建模与求解。
影响:在精密零件的制造、加工、组装中,由于机器人操作的精确性不够高,这部分工作仍然需要依靠人工。
2、作业平稳性问题:
问题描述:理论上机器人的关节是一个点,实际上机器人的关节有间隙,需要考虑运动副间隙影响下的机器人平稳作业问题。
影响:运动副间隙引起的冲击与振动会影响机器人工作的平稳性,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布局多样性问题:
问题描述:具体是如何考虑布局设计快速地适应公司的新产品、新工艺。
影响:如果机器人不能适应产线调整,或者调试机器人耗费时间过长,甚至完全不匹配新产品的情况,那么引入机器人可能会带来更多成本。
4、操作易用性问题:
问题描述:机器人的操作、控制开关和日常维护、保养等,所需高等技术人员的工资比不用机器人时普通操作工工资高。
影响:即使不考虑成本,由于国内机器人应用人才出现巨大缺口,对专业性的要求也比较高,想聘用到一名合格的工程师也非易事。
5、系统协调性和应用经济性问题:
问题描述:工业机器人还面临着系统协调性和应用经济性问题。
影响: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机器人与生产系统的集成、机器人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等方面。
解决措施
1、针对运动精确性问题:
-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机器人运动学精确建模与求解的能力。
-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修正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2、针对作业平稳性问题:
- 进行动力学分析,优化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减少运动副间隙引起的冲击与振动。
- 采用缓冲装置或阻尼器等措施来吸收冲击力和振动。
3、针对布局多样性问题:
- 通过作业流程设计、运动学动力学设计以及精确性和平衡性的设计,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柔性化。
- 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使机器人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产品生产模式。
4、针对操作易用性问题:
- 实现机器人的示教功能,降低操作难度。
- 提供简单易懂的操作界面和培训课程,帮助员工快速掌握机器人的操作和维护技能。
5、针对系统协调性和应用经济性问题:
- 加强系统集成能力,确保机器人与生产系统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
-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评估机器人的应用价值和投资回报。
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面临诸多难点与问题,但通过采取上述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可有效克服这些障碍,推动工业机器人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