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理论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掌握电路原理、电机与低压电气控制等基础知识,这是理解和操作工业机器人电气系统的前提。
工程制图:能够准确绘制和识读机械图纸,包括机器人的结构图纸、零部件图纸以及系统的布置图等,以便进行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C 语言程序设计:学习编程语言基础,用于开发简单的机器人控制程序和与其他设备的通信程序等。
机械基础:了解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等知识,对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动系统、运动机构等有深入认识,有助于机器人的机械部分的设计、维护和故障排除。
2、专业核心知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全面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原理和应用,能够使用 PLC 进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实现对机器人动作的控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位置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工作对象的状态,从而实现准确的操作。
工业机器人现场与离线编程:学会使用示教器等设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编程,即通过手动操作机器人并记录其运动轨迹和参数来生成程序;同时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使用,能够在计算机上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工作过程,提高编程效率和准确性。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了解如何将机器人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构建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包括机器人的选型、安装调试、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和协同工作等。
3、实践操作技能:
电工电子实训: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掌握电路的连接、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技能,培养解决实际电气问题的能力。
钳工实训:进行钳工操作训练,如零件的加工、装配和维修等,提高手工操作能力和机械装配技能。
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实训:在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上,使用示教器对机器人进行编程操作,让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如搬运、焊接、装配等,熟悉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编程方法。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实训:利用离线编程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机器人程序的编写和模拟调试,然后将程序下载到机器人中进行实际运行,提高编程效率和准确性。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应用综合实训: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包括机器人的安装调试、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通信、系统的调试和运行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如下:
1、技术岗位: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负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开发和调试,根据生产需求设计和优化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和动作,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完成各种任务,如焊接、搬运、装配等。
工业机器人机械工程师: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机械部分设计、开发和维护,包括机器人的机身结构、关节设计、传动系统等,提高机器人的机械性能和可靠性。
工业机器人电气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电气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包括电路设计、电机控制、传感器应用等,确保机器人的电气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2、研发岗位:
工业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算法、路径规划算法、视觉识别算法等,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程师:负责将工业机器人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设计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包括机器人的选型、布局、编程和调试等,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3、管理及服务岗位:
工业机器人售前售后工程师:为客户提供工业机器人的售前咨询和技术支持,根据客户的需求推荐合适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机器人销售后,负责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培训和维护等工作,确保客户能够正常使用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项目工程师:负责工业机器人项目的整体规划、管理和实施,协调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机器人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验收等,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4、教育及培训岗位:
高校教师或培训机构讲师:在高校或职业培训机构从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对于有志于从事这一领域的学生来说,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