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了解电路原理、电子元件特性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例如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分析方法以及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工程制图:包括机械制图和电气制图,用于识读和绘制工程图纸,是进行机器人设计、制造和维护的基础工具,学生需掌握正投影法、尺寸标注、公差配合等知识,能够准确绘制和解读零件图、装配图等。
C语言程序设计:培养编程思维和逻辑能力,为学习机器人编程及其他相关软件编程提供基础,学生将学习C语言的语法结构、数据类型、控制语句、函数等,通过编写程序实现简单的算法和功能。
2、核心课程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结构组成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电气控制技术:主要研究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包括继电器控制、PLC控制等,学生需要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分析和应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和设备。
运动控制技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控制方法,涉及电机驱动、调速、位置控制等内容,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说,运动控制技术是实现精确动作和轨迹控制的关键,学生需深入学习各种运动控制算法和策略。
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液压和气动系统常用于执行机构的动力传输和控制,该课程主要讲解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原理、组成、特点及应用,学生要掌握液压和气动元件的选型、回路设计和系统调试。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器,本课程主要学习PLC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编程方法和应用实例,学生能够使用PLC进行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程序设计和调试。
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工控组态软件用于实现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和开发,现场总线技术则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学生需要掌握工控组态软件的使用和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能够开发出友好的人机界面和实现设备间的高效通信。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教授学生如何在工业机器人现场进行编程,包括示教编程、离线编程等方法,学生要熟悉机器人的操作和编程指令,能够根据实际任务需求编写机器人的运动程序和控制程序。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离线编程是在不直接操作机器人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器人编程的方法,该课程主要学习离线编程软件的使用和编程技巧,学生能够利用离线编程软件进行机器人的轨迹规划、运动仿真和程序优化。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学习如何将工业机器人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构建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包括机器人的安装、调试、通信连接、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要具备系统设计和集成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培养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故障诊断、维修和保养能力,学生需要学习机器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掌握机器人的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技术,确保机器人的稳定运行。
3、拓展课程
智能视觉技术应用: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其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课程主要学习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目标检测等技术,学生能够利用智能视觉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视觉引导、工件识别等功能。
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技术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是将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进行映射和交互的技术,虚拟调试则是在虚拟环境中对机器人系统进行调试和验证的方法,学生需要学习数字孪生建模、虚拟仿真平台的使用等知识,能够利用数字孪生和虚拟调试技术提高机器人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可靠性。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集成能力,学生要学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论证、设备选型、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
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