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1、产量增长:中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得到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规上工业机器人产量55.64万套,同比增长14.2%。
2、销量小幅下滑: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31.6万台,同比增长4.29%,GGII预计,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约30万台,同比下滑5%左右,不过,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相比去年略有减少,但在各行各业中仍保持较好态势。
3、协作机器人占比首次突破10%:从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结构来看,预计六轴机器人销量占比为63.23%;SCARA机器人销量占比为23.83%;协作机器人销量占比为10.70%;并联机器人销量占比为2.23%。
4、出口增长:如今中国机器人品牌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无论是在精度、稳定性还是智能化水平上,不少国产机器人相关产品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纷纷出海抢夺海外市场,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出口量(含内外资厂商)21268台,其中协作机器人出口6058台,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为17906台,增长14.95%,协作机器人出口量约0.2万台,同比增长42.32%。
5、国产工业机器人份额持续上升: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份额首突破50%,达到52.45%,从销量口径上首次实现反超,预计2024年国产机器人销量占比将提升至55.63%,这充分彰显了国产机器人在技术与性能方面的显著进步。
6、行业投融资活跃: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融延续活跃态势,投融资事件数量小幅下降,投融资金额实现了大幅增长,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领域共发生125起投/融资事件,同比减少3.8%,投融资金额508.09亿元,同比增长213.3%。
7、企业积极布局:2024年,科技巨头和创新企业纷纷加大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传统制造业企业在通过与科技企业合作或自身转型,涉足工业机器人产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也在纵横谋局,成立工业机器人相关子公司。
二、发展趋势
1、智能化提升:工业机器人在AI时代正在向智能迈进,智能机器人由智能算法驱动,能够基于感知信息自主生成工艺、动作和运动参数,实现自主作业,这种智能特性的提升,将使工业机器人能够面对更有挑战性的场景,如智能焊接等,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结构重塑优化。
2、国产化加速: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品牌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海外领先企业的差距,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如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等,国内厂商正在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国产厂商如埃斯顿、汇川技术等,已经拥有完全自主化的机器人控制器、操作系统、伺服系统等核心技术,并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份额。
3、应用场景拓展:工业机器人正逐步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包括精密机械加工、智能组装线、高效质量检测、安全物料处理、自动化生产流程等,特别是在光伏、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增速最快,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汽车制造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焊接、装配与喷涂等关键环节。
4、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为了维持领先优势,外资厂商正不断加大本土化布局,如建设智能工厂、提升本地化服务等,中国本土品牌也在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等方式,加速替代进口产品。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前景广阔,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为全球制造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