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分析
国家政策导向: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如《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 - 2024年)》中提出的深入实施 “机器人 +” 应用行动等,这些政策对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有明确的指引作用。
地方政策支持:了解各地政府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措施,以及对产业园区建设、企业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这有助于判断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
产业链分析
上游核心零部件:分析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市场供应情况、技术水平、主要生产企业及其市场份额等,目前谐波减速器市场集中度较高,纳博特斯克市场占有率领先,国内企业在不断追赶。
中游本体制造:研究多关节机器人、SCARA 机器人、坐标机器人等各类机器人本体的生产规模、技术特点、市场竞争格局以及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等,像埃斯顿等国内企业在本体制造领域逐渐崛起。
下游应用领域:明确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3C 电子、金属加工、仓储物流、新能源等行业的应用现状和需求趋势,评估各领域对工业机器人的依赖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例如新能源汽车制造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
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通过行业报告、统计数据等资料,了解全球及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大小、过去几年的增长情况以及未来的预测增长率,判断市场的发展潜力,如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726.42亿元。
客户需求特点:深入调研不同行业客户对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功能、可靠性、价格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以及他们对供应商的服务要求,以便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新兴市场需求:关注新兴产业和新兴应用场景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如医疗、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提前布局有望获得新的市场增长点。
技术发展分析
技术创新方向:关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传感器技术、人机协作技术等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灵活性和自主性。
研发投入与成果转化:分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情况,以及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实际应用效果,了解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技术标准与规范:关注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行业标准对产品性能、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这对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市场准入具有重要意义。
竞争态势分析
企业竞争格局:研究全球及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分析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特点,如 “四大家族” 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国内企业也在不断追赶。
潜在进入者威胁:评估新企业进入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可能性和面临的障碍,以及他们可能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判断市场的动态竞争态势。
替代品威胁:关注其他自动化设备或技术对工业机器人的潜在替代风险,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装备等,分析工业机器人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考虑全球及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等因素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影响,经济繁荣时期通常有利于产业的发展,而经济衰退可能导致需求下降。
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需求拉动作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同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变化。
劳动力成本与供给:研究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对企业采用工业机器人的经济动力影响,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对机器人替代人工的推动作用。